導航中醫(yī)藥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
樓主: 進城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什么是邏輯

[復制鏈接]
181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06:07 | 只看該作者
進城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8:46
至于電腦的智能計算與舊式老式計算有何不同,不是學這個專業(yè)的不太清楚。
可能老式電腦計算屬于一種模枋類 ...

當計算機出現(xiàn)后,人類開始真正有了一個可以模擬人類思維的工具,
182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38:09 | 只看該作者
研究范疇
自然語言處理,知識表現(xiàn),智能搜索,推理,規(guī)劃,機器學習,知識獲取,組合調度問題,感知問題,模式識別,邏輯程序設計軟計算,不精確和不確定的管理,人工生命,神經網絡,復雜系統(tǒng),遺傳算法。
意識和人工智能
人工智能就其本質而言,是對人的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。
對于人的思維模擬可以從兩條道路進行,一是結構模擬,仿照人腦的結構機制,制造出“類人腦”的機器;二是功能模擬,暫時撇開人腦的內部結構,而從其功能過程進行模擬,F(xiàn)代電子計算機的產生便是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,是對人腦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。
弱人工智能如今不斷地迅猛發(fā)展,尤其是2008年經濟危機后,美日歐希望借機器人等實現(xiàn)再工業(yè)化,工業(yè)機器人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的速度發(fā)展,更加帶動了弱人工智能和相關領域產業(yè)的不斷突破,很多必須用人來做的工作如今已經能用機器人實現(xiàn)。
而強人工智能則暫時處于瓶頸,還需要科學家們和人類的努力。
183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39:57 | 只看該作者
技術研究
播報
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質基礎以及能夠實現(xiàn)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機器就是計算機,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歷史是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史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,人工智能還涉及信息論、控制論、自動化、仿生學、生物學、心理學、數(shù)理邏輯、語言學、醫(yī)學和哲學等多門學科。人工智能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:知識表示、自動推理和搜索方法、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、知識處理系統(tǒng)、自然語言理解、計算機視覺、智能機器人、自動程序設計等方面。
研究方法
如今沒有統(tǒng)一的原理或范式指導人工智能研究。許多問題上研究者都存在爭論。其中幾個長久以來仍沒有結論的問題是:是否應從心理或神經方面模擬人工智能?或者像鳥類生物學對于航空工程一樣,人類生物學對于人工智能研究是沒有關系的?智能行為能否用簡單的原則(如邏輯或優(yōu)化)來描述?還是必須解決大量完全無關的問題?
智能是否可以使用高級符號表達,如詞和想法?還是需要“子符號”的處理?JOHN HAUGELAND提出了GOFAI(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)的概念,也提議人工智能應歸類為SYNTHETIC INTELLIGENCE,這個概念后來被某些非GOFAI研究者采納。
大腦模擬
主條目:控制論和計算神經科學
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,許多研究者探索神經病學,信息理論及控制論之間的聯(lián)系。其中還造出一些使用電子網絡構造的初步智能,如W. GREY WALTER的TURTLES和JOHNS HOPKINS BEAST。 這些研究者還經常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英國的RATIO CLUB舉行技術協(xié)會會議。直到1960年, 大部分人已經放棄這個方法,盡管在80年代再次提出這些原理。
符號處理
主條目:GOFAI
當20世紀50年代,數(shù)字計算機研制成功,研究者開始探索人類智能是否能簡化成符號處理。研究主要集中在卡內基梅隆大學, 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,而各自有獨立的研究風格。JOHN HAUGELAND稱這些方法為GOFAI(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)。 [31] 60年代,符號方法在小型證明程序上模擬高級思考有很大的成就;诳刂普摶蛏窠浘W絡的方法則置于次要。 [32]60~70年代的研究者確信符號方法最終可以成功創(chuàng)造強人工智能的機器,同時這也是他們的目標。
認知模擬經濟學家赫伯特·西蒙和艾倫·紐厄爾研究人類問題解決能力和嘗試將其形式化,同時他們?yōu)槿斯ぶ悄艿幕驹泶蛳禄A,如認知科學, 運籌學和經營科學。他們的研究團隊使用心理學實驗的結果開發(fā)模擬人類解決問題方法的程序。這方法一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沿襲下來,并在80年代于SOAR發(fā)展到高峰。基于邏輯不像艾倫·紐厄爾和赫伯特·西蒙,JOHN MCCARTHY認為機器不需要模擬人類的思想,而應嘗試找到抽象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本質,不管人們是否使用同樣的算法。他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致力于使用形式化邏輯解決多種問題,包括知識表示, 智能規(guī)劃和機器學習. 致力于邏輯方法的還有愛丁堡大學,而促成歐洲的其他地方開發(fā)編程語言PROLOG和邏輯編程科學.“反邏輯”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 (如馬文·閔斯基和西摩爾·派普特)發(fā)現(xiàn)要解決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困難問題,需要專門的方案-他們主張不存在簡單和通用原理(如邏輯)能夠達到所有的智能行為。ROGER SCHANK 描述他們的“反邏輯”方法為 "SCRUFFY" .常識知識庫 (如DOUG LENAT的CYC)就是"SCRUFFY"AI的例子,因為他們必須人工一次編寫一個復雜的概念。基于知識大約在1970年出現(xiàn)大容量內存計算機,研究者分別以三個方法開始把知識構造成應用軟件。這場“知識革命”促成專家系統(tǒng)的開發(fā)與計劃,這是第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軟件形式!爸R革命”同時讓人們意識到許多簡單的人工智能軟件可能需要大量的知識。
子符號法
80年代符號人工智能停滯不前,很多人認為符號系統(tǒng)永遠不可能模仿人類所有的認知過程,特別是感知,機器人,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。很多研究者開始關注子符號方法解決特定的人工智能問題。
自下而上, 接口AGENT,嵌入環(huán)境(機器人),行為主義,新式AI機器人領域相關的研究者,如RODNEY BROOKS,否定符號人工智能而專注于機器人移動和求生等基本的工程問題。他們的工作再次關注早期控制論研究者的觀點,同時提出了在人工智能中使用控制理論。這與認知科學領域中的表征感知論點是一致的:更高的智能需要個體的表征(如移動,感知和形象)。計算智能80年代中DAVID RUMELHART 等再次提出神經網絡和聯(lián)結主義. 這和其他的子符號方法,如模糊控制和進化計算,都屬于計算智能學科研究范疇。
統(tǒng)計學法
90年代,人工智能研究發(fā)展出復雜的數(shù)學工具來解決特定的分支問題。這些工具是真正的科學方法,即這些方法的結果是可測量的和可驗證的,同時也是人工智能成功的原因。共用的數(shù)學語言也允許已有學科的合作(如數(shù)學,經濟或運籌學)。STUART J. RUSSELL和PETER NORVIG指出這些進步不亞于“革命”和“NEATS的成功”。有人批評這些技術太專注于特定的問題,而沒有考慮長遠的強人工智能目標。
集成方法
智能AGENT范式智能AGENT是一個會感知環(huán)境并作出行動以達致目標的系統(tǒng)。最簡單的智能AGENT是那些可以解決特定問題的程序。更復雜的AGENT包括人類和人類組織(如公司)。這些范式可以讓研究者研究單獨的問題和找出有用且可驗證的方案,而不需考慮單一的方法。一個解決特定問題的AGENT可以使用任何可行的方法-一些AGENT用符號方法和邏輯方法,一些則是子符號神經網絡或其他新的方法。范式同時也給研究者提供一個與其他領域溝通的共同語言--如決策論和經濟學(也使用ABSTRACT AGENTS的概念)。90年代智能AGENT范式被廣泛接受。AGENT體系結構和認知體系結構研究者設計出一些系統(tǒng)來處理多ANGENT系統(tǒng)中智能AGENT之間的相互作用。一個系統(tǒng)中包含符號和子符號部分的系統(tǒng)稱為混合智能系統(tǒng) ,而對這種系統(tǒng)的研究則是人工智能系統(tǒng)集成。分級控制系統(tǒng)則給反應級別的子符號AI 和最高級別的傳統(tǒng)符號AI提供橋梁,同時放寬了規(guī)劃和世界建模的時間。RODNEY BROOKS的SUBSUMPTION ARCHITECTURE就是一個早期的分級系統(tǒng)計劃。
智能模擬
機器視、聽、觸、感覺及思維方式的模擬:指紋識別,人臉識別,視網膜識別,虹膜識別,掌紋識別,專家系統(tǒng),智能搜索,定理證明,邏輯推理,博弈,信息感應與辨證處理。
學科范疇
人工智能是一門邊沿學科,屬于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、技術科學三向交叉學科。
涉及學科
哲學和認知科學,數(shù)學,神經生理學,心理學,計算機科學,信息論,控制論,不定性論,仿生學,社會結構學與科學發(fā)展觀。
研究范疇
語言的學習與處理,知識表現(xiàn),智能搜索,推理,規(guī)劃,機器學習,知識獲取,組合調度問題,感知問題,模式識別,邏輯程序設計,軟計算,不精確和不確定的管理,人工生命,神經網絡,復雜系統(tǒng),遺傳算法人類思維方式,最關鍵的難題還是機器的自主創(chuàng)造性思維能力的塑造與提升。
安全問題
人工智能還在研究中,但有學者認為讓計算機擁有智商是很危險的,它可能會反抗人類。這種隱患也在多部電影中發(fā)生過,其主要的關鍵是允不允許機器擁有自主意識的產生與延續(xù),如果使機器擁有自主意識,則意味著機器具有與人同等或類似的創(chuàng)造性,自我保護意識,情感和自發(fā)行為。因此,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問題要同步從技術層面來解決。 [22]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成熟,監(jiān)管形式可能逐步發(fā)生變化,但人工智能必須接受人工監(jiān)管的本質不能改變。 [23]生成式AI可能引發(fā)大規(guī)模隱私或者個人信息泄露問題。 [31]
實現(xiàn)方法
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上實現(xiàn)時有2種不同的方式。一種是采用傳統(tǒng)的編程技術,使系統(tǒng)呈現(xiàn)智能的效果,而不考慮所用方法是否與人或動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。這種方法叫工程學方法(ENGINEERING APPROACH),它已在一些領域內作出了成果,如文字識別、電腦下棋等。另一種是模擬法(MODELING APPROACH),它不僅要看效果,還要求實現(xiàn)方法也和人類或生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類似。遺傳算法(GENERIC ALGORITHM,簡稱GA)和人工神經網絡(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,簡稱ANN)均屬后一類型。遺傳算法模擬人類或生物的遺傳-進化機制,人工神經網絡則是模擬人類或動物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活動方式。為了得到相同智能效果,兩種方式通常都可使用。采用前一種方法,需要人工詳細規(guī)定程序邏輯,如果游戲簡單,還是方便的。如果游戲復雜,角色數(shù)量和活動空間增加,相應的邏輯就會很復雜(按指數(shù)式增長),人工編程就非常繁瑣,容易出錯。而一旦出錯,就必須修改原程序,重新編譯、調試,最后為用戶提供一個新的版本或提供一個新補丁,非常麻煩。采用后一種方法時,編程者要為每一角色設計一個智能系統(tǒng)(一個模塊)來進行控制,這個智能系統(tǒng)(模塊)開始什么也不懂,就像初生嬰兒那樣,但它能夠學習,能漸漸地適應環(huán)境,應付各種復雜情況。這種系統(tǒng)開始也常犯錯誤,但它能吸取教訓,下一次運行時就可能改正,至少不會永遠錯下去,用不到發(fā)布新版本或打補丁。利用這種方法來實現(xiàn)人工智能,要求編程者具有生物學的思考方法,入門難度大一點。但一旦入了門,就可得到廣泛應用。由于這種方法編程時無須對角色的活動規(guī)律做詳細規(guī)定,應用于復雜問題,通常會比前一種方法更省力。
與人類差距
2023年,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(中科院自動化所)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模型對幻覺輪廓“視而不見”,人類與人工智能的“角逐”在幻覺認知上“扳回一局”。 [13]
184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2:14 | 只看該作者

技術研究
播報
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質基礎以及能夠實現(xiàn)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機器就是計算機,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歷史是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史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,人工智能還涉及信息論、控制論、自動化、仿生學、生物學、心理學、數(shù)理邏輯、語言學、醫(yī)學和哲學等多門學科。人工智能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:知識表示、自動推理和搜索方法、機器學習和知識獲取、知識處理系統(tǒng)、自然語言理解、計算機視覺、智能機器人、自動程序設計等方面。
研究方法
如今沒有統(tǒng)一的原理或范式指導人工智能研究。許多問題上研究者都存在爭論。其中幾個長久以來仍沒有結論的問題是:是否應從心理或神經方面模擬人工智能?或者像鳥類生物學對于航空工程一樣,人類生物學對于人工智能研究是沒有關系的?智能行為能否用簡單的原則(如邏輯或優(yōu)化)來描述?還是必須解決大量完全無關的問題?
智能是否可以使用高級符號表達,如詞和想法?還是需要“子符號”的處理?JOHN HAUGELAND提出了GOFAI(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)的概念,也提議人工智能應歸類為SYNTHETIC INTELLIGENCE,這個概念后來被某些非GOFAI研究者采納。
大腦模擬
主條目:控制論和計算神經科學
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,許多研究者探索神經病學,信息理論及控制論之間的聯(lián)系。其中還造出一些使用電子網絡構造的初步智能,如W. GREY WALTER的TURTLES和JOHNS HOPKINS BEAST。 這些研究者還經常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英國的RATIO CLUB舉行技術協(xié)會會議。直到1960年, 大部分人已經放棄這個方法,盡管在80年代再次提出這些原理。
符號處理
主條目:GOFAI
當20世紀50年代,數(shù)字計算機研制成功,研究者開始探索人類智能是否能簡化成符號處理。研究主要集中在卡內基梅隆大學, 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,而各自有獨立的研究風格。JOHN HAUGELAND稱這些方法為GOFAI(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)。 [31] 60年代,符號方法在小型證明程序上模擬高級思考有很大的成就;诳刂普摶蛏窠浘W絡的方法則置于次要。 [32]60~70年代的研究者確信符號方法最終可以成功創(chuàng)造強人工智能的機器,同時這也是他們的目標。
認知模擬經濟學家赫伯特·西蒙和艾倫·紐厄爾研究人類問題解決能力和嘗試將其形式化,同時他們?yōu)槿斯ぶ悄艿幕驹泶蛳禄A,如認知科學, 運籌學和經營科學。他們的研究團隊使用心理學實驗的結果開發(fā)模擬人類解決問題方法的程序。這方法一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沿襲下來,并在80年代于SOAR發(fā)展到高峰;谶壿嫴幌癜瑐悺ぜ~厄爾和赫伯特·西蒙,JOHN MCCARTHY認為機器不需要模擬人類的思想,而應嘗試找到抽象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本質,不管人們是否使用同樣的算法。他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致力于使用形式化邏輯解決多種問題,包括知識表示, 智能規(guī)劃和機器學習. 致力于邏輯方法的還有愛丁堡大學,而促成歐洲的其他地方開發(fā)編程語言PROLOG和邏輯編程科學.“反邏輯”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 (如馬文·閔斯基和西摩爾·派普特)發(fā)現(xiàn)要解決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困難問題,需要專門的方案-他們主張不存在簡單和通用原理(如邏輯)能夠達到所有的智能行為。ROGER SCHANK 描述他們的“反邏輯”方法為 "SCRUFFY" .常識知識庫 (如DOUG LENAT的CYC)就是"SCRUFFY"AI的例子,因為他們必須人工一次編寫一個復雜的概念;谥R大約在1970年出現(xiàn)大容量內存計算機,研究者分別以三個方法開始把知識構造成應用軟件。這場“知識革命”促成專家系統(tǒng)的開發(fā)與計劃,這是第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軟件形式。“知識革命”同時讓人們意識到許多簡單的人工智能軟件可能需要大量的知識。
子符號法
185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3:10 | 只看該作者
當20世紀50年代,數(shù)字計算機研制成功,研究者開始探索人類智能是否能簡化成符號處理。研究主要集中在卡內基梅隆大學, 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,而各自有獨立的研究風格。JOHN HAUGELAND稱這些方法為GOFAI(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)。 [31] 60年代,符號方法在小型證明程序上模擬高級思考有很大的成就;诳刂普摶蛏窠浘W絡的方法則置于次要。 [32]60~70年代的研究者確信符號方法最終可以成功創(chuàng)造強人工智能的機器,同時這也是他們的目標。
186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4:10 | 只看該作者
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上實現(xiàn)時有2種不同的方式。一種是采用傳統(tǒng)的編程技術,使系統(tǒng)呈現(xiàn)智能的效果,而不考慮所用方法是否與人或動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。這種方法叫工程學方法(ENGINEERING APPROACH),它已在一些領域內作出了成果,如文字識別、電腦下棋等。另一種是模擬法(MODELING APPROACH),它不僅要看效果,還要求實現(xiàn)方法也和人類或生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類似
187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4:58 | 只看該作者
進城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8:46
至于電腦的智能計算與舊式老式計算有何不同,不是學這個專業(yè)的不太清楚。
可能老式電腦計算屬于一種模枋類 ...

另一種是模擬法(MODELING APPROACH),它不僅要看效果,還要求實現(xiàn)方法也和人類或生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類似

點評

電腦智能計算是直接類人腦計算的計算方式。  詳情 回復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6
188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6:07 | 只看該作者
進城 發(fā)表于 2025-7-26 19:44
另一種是模擬法(MODELING APPROACH),它不僅要看效果,還要求實現(xiàn)方法也和人類或生物機體所用的方法相 ...

電腦智能計算是直接類人腦計算的計算方式。
189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7 14:26:52 | 只看該作者
“AI教父”辛頓:多模態(tài)聊天機器人已具有“意識”,各國應分享讓AI“善良”的技術
2025-07-26 21:36 發(fā)布于:上海市
“AI教父”辛頓表示,現(xiàn)在的多模態(tài)AI(人工智能)聊天機器人在某種意義上“是有意識的”,各國應盡快分享讓AI“善良”的方法。

7月26日,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(WAIC)正式開幕。在上午的開幕儀式上發(fā)表主題演講后,圖靈獎得主、諾獎得主、“AI教父”杰弗里·辛頓(Geoffrey Hinton)出席了下午的科學前沿全體論壇,與上海AI Lab主任周伯文展開一場尖峰對話。在現(xiàn)場,辛頓受到了全體觀眾的熱烈歡迎。



可以說AI“有意識”,各國應分享讓AI善良的方法

首先,周伯文詢問了辛頓對于“多模態(tài)和語言模型能發(fā)展出自己的主觀體驗”的觀點的解讀。辛頓表示,這嚴格來說并不是一個科學問題,而是取決于對“主觀體驗”或“意識”的定義,實際上,許多人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系統(tǒng)性錯誤。

為解釋這一觀點,辛頓先談到了自己在1987年發(fā)表的論文《The Horizontal-Vertical Delusion》中的經典案例,他指出,許多人在描述水平與垂直的概念時雖然能夠正確區(qū)分,但在實際判斷中存在系統(tǒng)性混淆,忽視了“垂直”其實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向。

將其類比到“模型是否有主觀意識”的論點,辛頓指出:“我認為,許多人對于‘主觀體驗(subjective experience)’這類術語的理解完全錯誤。他們的理論很有說服力,但完全錯誤。這并非一個科學問題,而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關于心理狀態(tài)的模型上,關于這些術語的運用。所以,我的觀點是,當今的多模態(tài)聊天機器人已經具有意識。”

在辛頓之前,2024圖靈獎得主、阿爾伯塔大學教授Richard Sutton也在會上發(fā)表了視頻演講,稱AI發(fā)展已進入一個模型能夠在真實環(huán)境中持續(xù)學習和積累經驗的新階段。

關于主觀體驗,辛頓進一步闡釋道,當AI以機器人等形式進入世界,它們就有了自己的“體驗”,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:“我認為它們會有經驗,但經驗不是事物。而且經驗不像照片,經驗是你和一個物體之間的關系!

關于AI安全,辛頓再次強調,讓AI“聰明”和“善良”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,為了實現(xiàn)這兩者,即使是同一個大模型也需要兩種訓練技術:“所以,國家應該分享讓模型善良的技術,即使他們不愿意分享讓模型聰明的技術!

辛頓補充道,可能存在讓AI善良的通用訓練方法,但當AI變得越來越智能時,保證其善良的現(xiàn)有方法也可能失效,所以需要在這個方面進行大量研究。

建議年輕研究者“著眼于那些你認為所有人都做錯了的領域”

在對話中,辛頓還談到,自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一個“錯誤”:“他們很想頒獎給AI領域,但沒有AI領域的諾貝爾獎,所以他們只能將物理學獎頒給AI(的科學家)。”

關于AI對其他領域科學發(fā)展的影響,辛頓認為,AI確實為科學做出了許多貢獻,最顯著的一個例子是醫(yī)藥領域的蛋白質折疊,相信AI今后也能為科學帶來更多突破。

最后,被問到對年輕研究者們的建議,辛頓表示,在進行原創(chuàng)研究時,要著眼于那些“認為其他所有人都做錯了”的領域:“通常在這種情況下,你會鉆研自己認為正確的更好的方法,并最終理解為什么其他人會那樣做、為什么你是錯的。但是,不要放棄,不要認為自己的方法很愚蠢,不要在意導師的意見,堅持自己的方法直到理解錯在哪里。而有時,當你堅持自己所相信的,結果是你沒有錯。這就是出現(xiàn)重大突破的地方。輕易放棄的人無法成功,你需要在其他人反對時堅持下去!

辛頓補充道,有一種邏輯能夠支撐這一觀點:“你要么擁有好的直覺,要么擁有壞的直覺。如果你的直覺好,你當然應該堅持自己的直覺;如果你的直覺不好,那么做什么都無關緊要,所以你依然應該堅持自己的直覺!

在當天上午的演講中,辛頓發(fā)表了一篇圍繞AI安全的主題演講。辛頓表示,人類實際上很像大語言模型。他將人類目前的處境比作養(yǎng)小老虎當寵物,如果人類想要生存,必須找到辦法訓練AI,不要讓AI消滅人類,讓一個真正聰明的AI不想接管世界:“我們目前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,長遠來看,這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。好消息是,這是一個所有國家都應該能夠合作解決的問題!

2024年10月8日,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,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·霍普菲爾德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杰弗里·辛頓,以表彰他們“為推動利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機器學習作出的基礎性發(fā)現(xiàn)和發(fā)明”。辛頓是卷積神經網絡理論的領軍人物,也被視為由ChatGPT掀起的本輪AI技術躍進背后的奠基性科學家,被譽為“AI教父”。

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“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”為主題,共規(guī)劃了超100場專業(yè)論壇,匯聚1200余位全球專家,12位圖靈獎、諾獎得主,
190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25-7-27 14:29:24 | 只看該作者
辛頓表示,在進行原創(chuàng)研究時,要著眼于那些“認為其他所有人都做錯了”的領域:“通常在這種情況下,你會鉆研自己認為正確的更好的方法,并最終理解為什么其他人會那樣做、為什么你是錯的。但是,不要放棄,不要認為自己的方法很愚蠢,不要在意導師的意見,堅持自己的方法直到理解錯在哪里。而有時,當你堅持自己所相信的,結果是你沒有錯。這就是出現(xiàn)重大突破的地方。輕易放棄的人無法成功,你需要在其他人反對時堅持下去!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QQ|Archiver|手機版|導航中醫(yī)藥 ( 官方QQ群:110873141 )

GMT+8, 2025-9-5 23:21 , Processed in 0.117841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